文章

数字场所营造:“运用大数据,迈向以实据为基础的城市设计”

数字场所营造技术是指一系列数据驱动的过程,用以收集并分析地方和行人数据,目的是开发一套工具去研究新兴的城市形态——亦即定位智慧,应用在地方的设计及策划上,并以大众利益为依归。

城市是我们不断转变的人类栖息地。进入二十一世纪,城市人口将再创新高,预计到2050年,全球约三分一的人口会居住在市区,意味着在未来三十年间,城市人口将增加25亿,其中百分之90的增长会在亚洲和非洲出现。单单中国,2030年将迎来10 亿城市人口 。

预计到2050年,全球约百分之七十的人口会居住在市区(摄影:Paolo Pettigiani)

城市作为人类共享栖息地

城市最重要的资源是人。欧华尔深明,城市空间最重要的角色,是激发和培育集体创意力量。我们视城市为人类的创意熔炉,也是我们未来城市发展赖以成功的要素。城市人口急升固然会带来挑战,然而只要我们能以革新思维,仔细筹划以应对人口增长,必定能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
我们相信公共空间只要运用得宜,能协助发展项目以至建筑物本身取得成功。我们的设计团队一直采取的策略是创造宜步行、人本尺度的场所,建立社区活力和归属感。

《Scale》 一书的作者、物理学家暨环境复杂性理论家Geoffrey West阐述了在生物及人类社交系统中常见的power-scaling laws(功率标度定律)。他的研究指出在有生命的系统中,为细胞、树叶及四肢供应营养的分发网络其实具有潜在限制,意味着这些隐藏定律主宰了所有事物的生命周期,包括植物、动物以至我们身处的城市。

意大利古城锡耶纳。重新思考城市成为一个网络,能引起大众的深刻共鸣,发挥启示作用,并具备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

城市作为人群网络

社会学家Manuel Castells同样响应这个论调,指出最关键的范式转变,是“将城市重新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,探索地方生态系统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关联。”我们认为将城市如此概念化,能引起大众的深刻共鸣,发挥一定的启示作用,同时大大加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在过去25年来,欧华尔一直积极提倡以人为本的场所营造,开创开放式街区零售设计先河,北京三里屯太古里、成都远洋太古里便是我们十分成功的项目。表面上,欧华尔是一家城市规划、零售规划、建筑及室内设计工作室,深入其中,你会发现我们是一群具有前瞻思维的社会研究团队,关注所有人、社区、可持续发展及故事敍述等课题。

从根本而言,我们跨领域的工作模式得以成功,全因我们明白到街道的真正角色——它是由人民所创造,为人民而服务。作为城市的革新者,我们一直锲而不舍地实践可持续发展概念,替日久失修的闲置公共空间改头换面,同时推动社区参与活动,重燃公民意识。然而,我们的工作并不止于此。

日本银座。街道的真正角色是为人民而服务,由人民所创造

我们的团队融合了不同专业包括建筑、园景、城市及交通规划以至文字创作及数据研究等,我们的城市故事敍述手法,让我们能带出并强调场所里出现的行为的重要性。

在现代城市中,这些行为包括线上及线下,社会学家Manuel Castells曾指出:“从城市体验的角度来看,在我们身处的生活环境中,电子通讯工具几乎无处不在。我们的城市生活肌理…已变成e托邦,在这个全新的城市形态下,有意或无意间,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与线上信息系统产生无线互动。”

当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线上购物,传统零售无可避免地持续萎缩。Marshall McLuhan曾预言“媒介即信息”,社交媒体由于脱离现实体验,缺乏对事件背景的论述,同时限制了人们之间的接触机会。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多为快餐式、抓眼球,那些具细致分析、同理思考的内容往往受到忽略。

故事敍述建基于我们对于一个地方的集体回忆,也是令其得以在线上持续流传的有效方法;当各自的故事交织起来,又会创造出属于这个地方的丰富集体时刻,让我们可以一再重游。透过这个方法,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充满生气的空间或地方,能够促进社区活力,将革命性的科技发展转化或运用成为社区空间变化的推手,亦即Castells及其他学者所形容的:“先进的通讯科技… 引领了一套全新的网络及城市节点地理学至全球各地…以及都市圈里。”

充满生气的空间交织出精彩的故事,丰富我们的生活和社区

越来越多千禧世代被共享环境所吸引,不受指定雇主、机构或固定空间所约束,取而代之选择在那些经活化后的城市街区里生活、工作和玩乐。Jan Gehl如是说:

“对于何谓好的公共空间,我们所知甚少。同样地,我们需要进行全球性的研究,为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个质化平台。在过去数年间,城市活动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,也出现了新的用户群组。以往公共空间所出现的公众活动大多出于需要,时至今日,可供选择的休闲活动将变得更形重要。”

我们同意宜步行的动感街道是大众所向往的。大众电动运输系统、共享汽车以至共享单车等概念裨益大众,也是让城市持续成功的重要元素。我们希望借用网络理伦的概念,去阐释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网络布局,同时为我们的直觉提供实据支持,以建设更美好的城市。

如何将成市理解成一个网络?Castells如是说:“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单独存在,其位置由网络中物件传输流动所界定。”他更进一步强调:“所以说,沟通网络其实是空间构成的基本:地方不会消失,但其逻辑及意义会被网络所吸收掉。”

革新思维,还原城市

唯有在合适的情况下,改变才会出现。大家普遍相信,空气污染比起吸烟夺取了更多人的寿命。在欧洲,估计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空间污染。

私家车约有百分之95的时间都是停泊在停车场;事实上,一辆车通常占用2个车位:一个在家,另一个在工作地方。目前明显以车为本的规划模式,令城市肌理出现了结构性及持续性的转变。行车道路及交通交滙点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,在洛杉矶几近占据了所有公共空间的百分之六十。诚言,这种由金融地产牵头的恶劣城市发展模式,几乎已成了不明文规定,加速了亚洲多个城市的不良发展。对于那些承受着如此恶果的人,我们有必要摒弃这种过时已久的思维,重新制定及提倡更完整、更畅达的城市发展模式。

一个地区的宜步行性取决于街廓的最终比例,街道生活不应被视为交通的障碍。对于Castells而言:“在资讯时代中,大都会的规划宗旨是为了增加地方的连通性。”改革派城市学家Jaime Lerner在其著作《Urban Acupuncture》一书中,邀请大家重新检视组成动感社区的建筑街廓——包括林荫大道、夜市、歌谣以至传统,是它们将人与人及与城市连系起来。彻底改变城市肌理成为当务之急,即使是电动私家车或无人驾驶车辆,都无法能让城市还原至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密度。对Castells而言,公共空间“是体验的重要连接媒界,有别于私人购物中心作为社交场所的角色。”Lerner总结道:“在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出的革命性转变,开辟了许多新的可能和问题,现有的思维系统对于现状是无法进行分析、阐释和缓解的。”

精彩的城市体验是营造场所的要诀,线上下的互动交织出动感公共空间

在欧华尔,我们积极提倡“开放式城市”,推动清洁能源,降低对私家车的倚赖。高密度的城市发展,若能配合经过周详考虑的优质城市设计,能鼓励人们可持续出行,使用公共交通工具、步行或骑单车,令城市运作更具效率,有助提升城市活力。我们十分认同Castells的观点,认为战略目标应以“透过创新的建筑项目,建构新的象征式节点,以赋予空间意义;同时利用城市设计手段,聚焦在公共空间的保留、更新及建设,让其成为城市生活的缩影,还原城市的原本形态。”

大数据:场所营造的运用潜力

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城市研究专家及建筑师Jan Gehl的意见,他致力释放目前被车辆所霸占的空间,让“建筑物之间的城市生活”得以蓬勃发展。当现代城市渐趋全球化,将大数据用诸公众身上,我们可善用这个网络方法的潜力,将大范围的人类行为差不多即时反映在图表上。

当世界互联越密切,便会产生越多数据,为了大众利益着想,我们必须善用这些海量信息。我们可从大数据疏理出一些初步样式,为市区更新提供设计理据。除了基本的顾客消费行为或流量等数据外,我们更推而广之,收集如地理、族群、土地用途及需求、土地占用习惯等数据,为我们提供定位智慧及洞见。

运用大数据的挑战

存取共享数据对于促进及改善科技为本的城市创新发展至为重要,运用城市大数据所面对的首要挑战,是如何能准确和安全地解读资料。如何诚实运用数据,同时配备有效的资料保安系统,显得至关重要。欧华尔一直恪守稳健和严谨的工作规范,对数据进行全面匿名化及聚合处理。理所当然地,与持份者保持清晰沟通亦非常重要,欧华尔一直透过公众谘询及故事敍述等方法,与市民大众建立起紧密接触。当中的关键是如何动员持份者去支持“一个能够将社区生活、 个人、公社连结起来、通过共享公共场所促进全球流动的城市设计。”

城市设计可将公共空间内的社区生活——由个人至群体——与全球人口流动连结起来

场所的潜力—视象化

我们致力向公众宣扬公共空间的全新解读方式,对场所规划及设计进行以实据为基础的评估,以优化整个决策过程,同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。基于物理学家、社会学者及城市研究学家所提出的论理,我们所应用的工具名为数字场所营造。

 

数字场所营造技术是指一系列数据驱动的过程,用以收集并分析地方和行人数据。我们进行此研究已有三年时间,目的是开发一套工具去研究新兴的城市形态——亦即定位智慧,应用在地方的设计及策划上,并以大众利益为依归。我们正在试验的多个先导项目,均显示这门技术在不久将来大有前景。

我们正在开发一套工具去研究新兴的城市形态,提供可行的智位定位信息

首先,三维空间行人网络分析让我们能计算出一个地方的𣈱达性,同时对行人道和永续及人本运输系统作出客流预估,让我们能一窥这个既全球化、又本地化的分层系统或城市网络动态。

其次,通过应用地理定位的匿名行人流量及路线数据,我们可准确识别出人口族群特质、行人流量等资料,制定出一个地点附近的范本热图。

仔细研究出行人族群特质,配合预测工具的分析,协助地区的活化工程

综合以上两个研究,我们开发了一个加权网络分析工具,可按不同区域制作出行人流量校正模型,用以试验不同空间布局或土地用途组合的影响。这些模型可协助我们得出不同时段的活动节点,甚至可预测未来不同土地用途的行人流量增加。

“城市正在重组,而全球最先进的城市项目的重点在于多层面的通讯概念。”只要配合建筑设计思维,我们能就项目的客流量提出改善意见——由初步概念设计以至项目完工后,这个反覆进行的过程,令我们能不断完善对工人、住客及访客流动的预测性拓朴模型,并且归纳成量化方案蓝图,协助我们及客户进行有效评估。

在区域的层面上,我们可辨识出城市框架的发展趋势,并且作出即时反应。又或者,运用网络城市神经系统的术语,我们可量度、 互连和放大行人流量及机构流量之间的协同效应,鼓励能激发创意、有助个人成长及巩固实质体验的地方。

即使是运用中度数据分类,我们仍可得出前所未见的人类社会及出行方式的行为现象,协助我们重新想像,如何将城市规划更好。我们正在试行的这个预测工具,将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。

穿插在历史区里的行人步行路线

我们正进行的实质案例研究包括:在中国一个被遗忘的古城历史区里进行更新城市规划,将原来的超大型城市街廓,变换出一条细致的步行路线,大大美化了这个活化区的景观,并透过进行反覆预测模型,不断完善设计方案。

另一个较为前瞻性的研究,是协助一个位于历史下城区、非常成功的开放式零售街区进行战略性扩建。根据搜集所得的大数据,我们发现在繁忙时段,前往基地的访客比起邻近区块多出36,000人次。通过仔细分析研究出行人族群特质,加上预测工具的分析,我们向客户建议一条全新的复修路线,与市内已恢复原状的肌理重连新接上,配合未来发展计划,以实现潜在的客流量增长。

在古城历史区里复修出一条新的步行路线,与旧城区重新连上

 “公共空间可以是广场、公园、林荫大道… 或者人行道旁的户外咖啡厅。在任何情况下,最重要是这些空间的自发性使用、互动密度、言论自由、空间多功能性、街道生活的多元文化。”是时候让一切发挥各自的作用,令我城再现精彩愉悦的社区生活。

Philip Clarke是欧华尔顾问有限公司的数字场所营造项目总监。